地方中心/彰化報導
2025台灣設計展「彰化行」圓滿落幕,但彰化的產業故事仍在持續發酵,讓人驚喜於這座城市深厚而穩健的能量。彰化縣政府邀集產業龍頭共同編撰的專書《彰化智造—從產業傳承到永續之路》,在編輯團隊歷時近一年走訪十多個鄉鎮、採訪近二十家企業,完整記錄七大產業聚落的形成與傳承,揭開了這座「沒有護國神山、卻是護國神山根基」的製造重鎮,如何以智慧與韌性支撐台灣的產業命脈。

關於《彰化智造—從產業傳承到永續之路》一書,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,彰化「很有料,只是過去太低調」,許多影響全球供應鏈的關鍵零組件與產業,其實都來自彰化,配合台灣設計展所籌劃的這本書,正是要把這些故事呈現出來,讓外界認識「Made in Changhua」在台灣與世界經濟中的角色。
王惠美指出,彰化不只是農業大縣,在工業與永續發展上也有傲人成果。在許多人印象中,多認為彰化產業以傳統為主,實際上很多產業都已經不斷蛻變;彰化每項產業都有奮鬥的故事,每一項零件的製造,都是維繫整體工業運作的重要關鍵,就像密封元件,在各種機械、車輛與工業設備中,小巧卻不可或缺,有其存在才能確保機械精密運轉與產業安全。
從鹿港頂番婆水五金、社頭織襪、和美織帶,到員林、大村的自行車與輪胎的故事,這些產業雖然不像高科技產業般耀眼,卻深深紮根在地,持續影響著台灣乃至國際的產業,展現了彰化產業深具韌性的價值。很感謝參與採訪與編撰的團隊,期望透過完整而系統化的呈現,保存產業記憶,更能成為傳承產業智慧、推動地方經濟與文化價值發展的重要載體。

在新書發表會上,當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問:「彰化商人是什麼樣貌?」彰化縣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處長張寒青說:「彰化沒有護國神山,但護國神山不能少了彰化。」他指出,從台積電無塵室的濾心、晶圓設備的閥門,到空壓機、橡膠手套、電腦機櫃,都藏著「彰化製造」的印記,包括鹿港的繼茂橡膠、伸港的鎰譁、田中的合正、花壇的宅興、溪湖的優立可——這些企業默默支撐著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運轉。

《彰化智造—從產業傳承到永續之路》作者吳佳晉指出,這本書以深度採訪與影像紀錄,走訪縣內多家代表性企業與職人現場,細緻呈現企業從草創到轉型的心路歷程,希望透過口述歷史的方式,保留下企業家的人生經驗與地方產業的演進軌跡,成為後代理解彰化產業價值的重要參考。這不僅是一部產業紀實,更是一場為彰化產業重新定位的文化行動,「我們希望讓外界看見那些長期默默支撐台灣製造實力的『隱形冠軍』,改變外界對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。」
吳佳晉並舉例說明,不同於韓國最近很紅的動漫「我獨自升級」,彰化商人可不是獨自升級,而是「手牽手大家一起升級、一起打國際盃」,例如為了解決彥豪煞車系統能夠耐寒,彥豪智能科技董事長蔡賜芳找了繼茂橡膠董事長粘振啓,兩家公司技術團隊組了一個聯合研發設計小組,經過數十次實驗和配方調整,最終開發出一款能在低溫零下四十度到兩百度的耐寒密封件材料,開拓了極地型號市場。「而這類隱形冠軍之間的互助,是彰化產業聚落最珍貴的資產,也是我眼中彰化商人的樣貌。」「這些企業讓我們看到了代代傳承中所展現的『務實創新』精神,面對全球化與淨零轉型的挑戰,仍以智慧製造與永續經營為核心,走出屬於彰化的產業升級之路。」

本書中囊括了多家上市櫃企業與產業領袖的訪談,包括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、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、建大工業總裁楊銀明、帝寶工業創辦人許叙銘、力麗企業董事長郭紹儀、台灣百和創辦人鄭森煤、為升電裝創辦人尤山泉、明係事業創辦人江永平、聚隆纖維董事長周文東、全拓工業董事長吳崇讓、繼茂橡膠董事長粘振啓、彥豪智能科技董事長蔡賜芳、元成工業總經理許益誠、彰格工業董事長楊永芳、隴鈦銅器董事長吳佾達、裕源紡織董事長謝明德、陸友纖維總經理魏平儀、樂活襪之鄉董事長劉信佑、維信關係企業副董謝忠偉等人。許多創業第一代都是首度公開透露創業之苦樂,也在書中披露接班傳承計畫,分享他們從產業傳承到永續之路如何創新與突破。

《彰化智造—從產業傳承到永續之路》
作者/吳佳晉著
出版/時報文化
裝訂/平裝
頁數/352頁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