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中心∕花蓮報導
花蓮縣政府為維護潔淨空氣品質,要求環保局針對南區加強取締露天燃燒稻草行徑,並於人車不易到達的場域加入空拍機及CCTV等科技執法,希望藉此展現縣府決心。
花蓮縣一期稻作收成如火如荼進行中,每年此時期也是花蓮縣南區露天燃燒的好發期,依早年傳統種田習慣,常以焚燒稻草的方式來處理收割後的稻稈,被認為是對農田有益處的必要行為,但依學者深入研究後,認為燃燒稻草不僅不會增加肥力,更可能會破壞表土的微生物相,造成地力不均。

燃燒後殘餘多量的碳酸鉀及氧化鈣更會造成水稻植株矮化、開花期提早、產量減少等負面影響,且焚燒稻草後產生的煙塵及不但會造成空氣污染,控制不當更可能釀成火災,危及民眾生命財產,燃燒稻稈可說是,百弊而無一利。
為此,花蓮縣環保局除了每年於一期稻作收割前辦理勿露天燃燒說明會外,並邀請花蓮縣農改場講師及各界專家向農民說明燃燒稻草的害處,也分享最新的處理稻稈方式。近年來,農改場大力推廣使用稻草分解菌及益菌肥,依研究指出,使用益菌肥翻耕農田,可增加土壤中氮、磷酐、氧化鉀及大量矽,不僅是天然肥料,更可降低稻米蟲害。

另也可將收割後的稻稈變成裝置藝術,為地方帶來額外收益,193縣道上的稻草裝置藝術就是遊客打卡的景點,且富里鄉每年舉辦的稻草藝術季也廣受好評,吸引大批遊客及知名歌手參與,成為每年年底花蓮縣的特色活動。

縣長徐榛蔚強調,維護花蓮縣良好的空氣品質,縣政府責無旁貸,環保局除了加派人力積極巡查外,近年也加強科技執法力道,期盼提供鄉親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,盼農友多加利用縣環保局所提供的各項便民資訊,處理收割後的稻稈,讓花蓮縣可以持續朝永續發展目標SDGs11.6,特別注意空品之目標前進,成為一座於稻作收割期間只有稻香滿溢的幸福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