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蘇凱中/宜蘭報導
羅東博愛醫院長年持續推動獎助學金計畫,每年2次頒發獎助學金,協助宜蘭縣清寒高中生、大專生,為學子減輕家庭經濟負擔,持續14年不間斷,今年共有41名學子獲得獎助學金。
出身於宜蘭大同鄉、由外祖父母隔代教養的鈺軒,從小耳濡目染外婆於部落大學傳承文化的身影,自大一起投入泰雅編織,並在大三以此為主題製作畢業作品。「想透過自己的力量,讓泰雅文化被看見!」鈺軒認為,泰雅編織在目前用於衣服、棉被的需求不多,而將泰雅編織加入現代元素進行創作,融入耳環、飾品中,讓泰雅文化轉譯為現代飾品,作品深受同學喜愛,也在文創市集上熱銷。
然而,創業之路並不平坦。鈺軒坦言,材料成本高昂,曾一度讓她陷入經濟困境。所幸,大三起她憑藉優異在校成績和亮眼的成果,連續兩年三度獲頒羅東博愛醫院獎助學金,成為她「織夢」路上的關鍵助力,羅東博愛醫院的善款成為她織夢路上的重要推手。鈺軒感謝羅東博愛醫院的幫助,並承諾將持續為原住民族文化傳承而努力。
同樣獲得獎助學金支持的,還有羅東高中高三生劉子妍。自幼喪父、家境清寒,家中僅靠母親從事女工工作維持生計。然而艱困環境並未澆熄她對化學的熱情。劉子妍說,儘管實驗過程充滿挑戰與失敗,她總能從中汲取靈感與經驗,反覆嘗試後找出最佳解方,從中獲得莫大成就感。她以作品「維他命C與銅離子的相遇」參加全國科展,表現亮眼,不僅獲得評審肯定,更受邀赴日本參加國際高中生化學競賽,備受鼓舞。對她而言,羅東博愛醫院獎助學金不只是經濟上的支撐,更是追夢路上的一盞明燈,讓她有更多信心邁向大學與未來。
羅許基金會董事長許國文表示,「只要有一位學子因這份善款而受益,勇敢踏上逐夢之路,那麼我們的付出便值得。」高中階段是學子探索志向的起點,大學生則站在理想與現實的交叉口,社會若能適時提供溫暖與資源,將能成為他們前進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