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黃文博/台南報導
台南一中的博物館學課程,今年結合跨國教育,攜手日本仙台青陵中等教育學校與東京藝術大學陶瓷研究團隊,共同推出「瓷深の約定:跨國合作瓷器特展」,展覽自2025年12月6日至18日在台南一中小禮堂登場,匯聚台日陶瓷文化、地方歷史與材料科學研究成果,展現高中生以科學解讀文化、以文化回望家鄉的跨國學習能量。

此次合作源自雙方於2025 年度共同進行的博物學課程,仙台青陵學生為了比較台灣與日本陶瓷器釉藥的材料差異,特別參訪日本次世代放射光研究設施「NanoTerasu(ナノテラス)」並進行成分分析,以高能量放射光解析物質的分子與原子結構,用以分析台南出土碎瓷與日本器物樣本。
測定結果顯示,台灣陶瓷樣本含有較高比例的銣(Rubidium),這一發現令日方學生十分驚喜,學生笑著說:「老師也說不知道為什麼銣會那麼高,但這樣反而讓我更想自己找答案。」也有學生進一步推想是否與土壤礦物組成、古代貿易、甚至台日間的文化交流有關,期盼以科學方法揭開陶瓷背後的時代脈絡,這項跨國研究成果除了在台南一中展出外,也將於2026年1月移師日本仙台舉行發表會。
此次「瓷深の約定」特展,以南一中文物館的典藏品,與竹園町官舍群出土器物為基礎,呈現從清代碎瓷、昭和酒器、外銷瓷盤,到家庭日用器皿的多樣樣貌,並以仙台青陵的科學測定資料補充陶瓷釉藥組成的對比,展場中可見台日陶瓷因材料、釉色、燒製技法與生活需求而形成的獨特差異,也看得到學生如何把博物館實作、歷史探查與科學分析串成一條完整的學習鏈。
台南一中校長廖財固指出,跨國合作展覽的價值不僅在於展示豐富藏品,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跨領域過程中的探索精神。「從竹園岡的官舍生活器物,到 NanoTerasu 裡的原子層次檢測,學生以自己的眼睛重新閱讀文化,以科學方法探問歷史。跨國共學讓他們明白,家鄉的故事值得以世界的語言重新講述。」
「瓷深の約定」展現了臺南與日本之間跨越百年的文化交會,也呈現當代高中生跨國研究的能力與視野。臺南一中誠摯邀請社區民眾、家長與教育夥伴走進竹園岡,在陶瓷的光澤與釉色中,看見科學與文化相互照亮的動人時刻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