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張辰卿/嘉義報導
嘉義縣政府為讓民眾更認識國產牡蠣,11/15 日再度攜手嘉義在地 「白水湖蚵學家」舉辦【溯源東石蚵 國產牡蠣食魚教育活動】,邀請親子家庭走進漁鄉,體驗蚵農的日常,感受產地魅力。
嘉義縣是全國最大的牡蠣產地,擁有外傘頂洲天然屏障,海水純淨、浮游生物豐富,孕育出肥美鮮甜、口感Q彈且安全健康的牡蠣,並以「東石蚵」、「布袋蚵」、「牛奶蚵」聞名全國。

▲活動內容提供牡蠣知識課程及漁事體驗。(圖/嘉義縣政府)
今年活動內容豐富,除了牡蠣知識課程及漁事體驗外,也安排 「蚵田巡禮」,由白水湖蚵學家陳長花帶領大家觀察蚵棚環境,了解牡蠣在海中生長的過程。活動中透過影片與現場講解,認識嘉義常見的平掛式與浮筏式養殖型態的。
來自南投、台中、高雄及屏東等各地的30位親子家庭,在活動中親手體驗串蚵、剖蚵的樂趣,還能大口品嚐現烤的東石鮮蚵。從產地到餐桌,透過最直接的互動,讓大小朋友不只看見蚵農的辛勞,也在香氣四溢的海味中,認識嘉義蚵的美味、文化與獨特故事。這一刻,不只是體驗,更是一場跨世代的食魚教育與在地風土之旅。

▲親子家庭走進漁鄉,跨世代的食魚教育。(圖/嘉義縣政府)
在國際自由貿易下,為了提升國產牡蠣的識別及競爭力,縣府近年透過輔導計畫協助蚵農導入可追溯制度,幫助國產蚵與進口蚵做出市場區別,並建立東石蚵的品牌形象 ,目前已有 613 戶蚵農及6個販運商導入水產品生產追溯QRCode 及 29 戶通過產銷履歷。為強化民眾對可追溯制度之了解,活動中也安排趣味問答,讓孩子與家長一起了解水產品溯源的重要性,並呼籲選購時認明「溯源標示」,確保買到正港嘉義蚵,吃得安心、買得放心。

▲ 是一場食魚教育與在地風土之旅。(圖/嘉義縣政府)
農業處指出,本次牡蠣食魚教育活動透過「玩中學、學中樂」的方式,讓大小朋友不僅了解國產牡蠣的養殖過程,也認識在地漁業的發展脈絡。藉由親身體驗與互動,民眾能更清楚分辨國產與進口牡蠣的差異,並建立對在地品牌的信任。期望透過這樣的活動,讓大家在市場選擇上更有信心,支持國產蚵,守護嘉義漁業的永續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