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張辰卿/台北報導
進入秋冬季節後,天氣轉涼且濕氣漸重,許多車主在開車時容易遇到擋風玻璃起霧、電力不足等問題,不僅影響駕駛舒適度,更可能在關鍵時刻發生危險。專家建議,定時進行汽車零件保養,能有效避免秋冬常見的行車困擾。
雨刷與視線清晰,行車安全第一步
秋冬多雨、多霧的氣候,視線清晰與否是行車安全的首要條件。若出現 雨刷跳動、刮不乾淨或有異音,代表橡膠老化、硬化,無法服貼玻璃表面。建議車主每半年至一年更換一次雨刷片,並定期清潔雨刷條與玻璃,防止灰塵或油膜影響刮拭效果。同時,也可搭配添加防水劑或玻璃鍍膜,提升雨天視線穩定度,減少因雨刷跳動導致的危險狀況。
電瓶與機油的低溫挑戰汽車電
低溫環境下, 汽車電瓶 化學反應速率降低,容易出現啟動困難的情況。建議每次保養時檢查電壓狀態與極柱是否氧化,必要時可更換新電瓶,以避免在寒冷早晨無法發動車輛。此外,機油黏度在低溫下變化明顯,選擇合適的 機油等級 是維持引擎順暢的關鍵。若常在北部或山區行駛,可選用流動性較佳的低溫黏度機油,確保冷車啟動時潤滑充足,延長引擎壽命。
冷氣濾網與水箱精,防潮與降溫雙守護
秋冬時節雖然氣溫降低,但冷氣系統仍扮演除霧與除濕的重要角色。 汽車冷氣濾網 若長期未更換,容易堆積灰塵、花粉及細菌,不僅導致風量減弱,還可能出現異味。建議每行駛10,000至15,000公里或半年更換一次,以維持車內空氣品質。另一方面,水箱精則是引擎冷卻系統的重要防線,可防止水箱鏽蝕與低溫結凍。水箱精推薦 選擇具防凍、防鏽功能,並定期檢查水位高度,有助於穩定引擎溫度,避免過熱或損壞。
面對秋冬氣候多變,定期檢查汽車各項零件能有效降低行車風險。從最基本的雨刷水與雨刷片,到機油、電瓶與水箱精的更換,每一項細節都關乎行車安全。車主若能在季節轉換前預先進行 汽車保養 ,不僅能避免突發狀況,也能延長車輛使用壽命。這個秋冬,做好準備,讓每一次出門都更加安心。
(圖/偉利科技提供)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