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陳立驌/綜合報導
面對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,長者的咀嚼與吞嚥障礙問題日益凸顯。為因應高齡化帶來的口腔照護挑戰,台灣口腔衛生科學學會日前於高雄醫學大學舉辦「咀嚼吞嚥與口腔照護新趨勢學術研討會」,邀集台、日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跨專業合作的新趨勢與照護模式。
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口腔衛生學科林宜靜、顏鈺璇兩位老師代表出席,期望透過研討交流吸收最新國際觀點,提升教學品質並推動預防導向的臨床教育。

研討會中,東京齒科大學松尾浩一郎教授以「多專業合作的口腔健康照護」為題,指出口腔衛生師在臨床團隊中扮演關鍵角色。他強調,透過標準化的健康評估流程與跨專業合作,口腔衛生師可在牙醫師指導下進行咀嚼與吞嚥障礙的篩檢與照護,預防長者因口腔功能退化而導致的吸入性肺炎與營養失衡,顯示團隊合作在高齡照護中的重要性。
東京大學田中友規教授則以「口腔衰弱與健康長壽」為題,分享日本在臨床與社區照護上的成功經驗。他指出,術前進行口腔清潔能有效降低插管病人術後肺炎發生率,促進康復與生活品質。田中教授並介紹日本地方政府推動的「カムカム教室」(Come Come教室)模式,長輩透過據點課程與共餐活動,不僅維持良好的口腔功能,也促進社交與心理健康,達成健康老化的目標。

教育界與專家一致指出,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。若缺乏妥善照護,不僅會影響進食與營養吸收,還可能引發慢性病惡化與吸入性肺炎等問題。建立明確的「口腔衛生人員制度」,讓專業人員在牙醫師指導下執行衛教、風險評估及清潔任務,將能有效落實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理念,並提升整體照護品質。
樹人醫專長期致力於培育口腔照護專業人才,課程內容強調預防導向、臨床實務與跨領域合作,培養學生具備服務高齡者與弱勢族群的能力。該校也持續與醫療院所合作,讓學生在實務中學習高齡照護技巧,為口腔健康教育奠定堅實基礎。
目前,《口腔衛生人員法》草案已於2024年完成立法院一讀。專家與學界普遍呼籲,政府應加速立法程序,補足口腔照護人力缺口,確立專業分工與責任體系。樹人醫專表示,法案通過後,將有助於建立更完善的口腔健康照護網絡,提升全民口腔與整體健康水準,讓高齡社會的每一位長者都能「吃得下、咬得動、活得好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