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蕭麗鳳/彰化報導
國曆5月5日是農曆24節氣中的「立夏」,是入夏的第一個節氣,也被視為夏之首,依照鹿港的傳統習俗,立夏也是「夏麵」吃麵的日子,擅長廚藝的鹿港鎮長許志宏今天準備了瓠仔炒麵,並在麵食中加入蝦米,取「蝦」諧音「夏」、「瓠」諧音「福」,希望可以推廣傳統習俗,又食用清涼退火的瓠仔,既可消解悶熱暑氣,更能攝取豐富的維生素,一舉數得。
在鹿港老一輩的說法,「吃夏麵讓你白白肥肥」,就是對身體好的意思,特有習俗依然在鹿港民間延續流傳,鎮長許志宏今(5)日化身成為「阿宏師」到鹿港鎮立幼兒園,親自掌廚製作蝦子麵和瓠仔麵,除了促銷在地美食,也希望能推廣在地特有民俗飲食文化。
▲鹿港俗諺「吃夏麵袂破病,吃瓠仔麵添福氣」,許志宏沿襲鹿港悠久的「立夏吃夏麵」傳統習俗,化身「阿宏師」,親自掌杓炒瓠仔麵。(圖/記者蕭麗鳳攝)
鹿港俗諺「吃夏麵袂破病,吃瓠仔麵添福氣」,為迎接立夏的到來,許志宏沿襲鹿港悠久的「立夏吃夏麵」傳統習俗,化身「阿宏師」,親自掌杓炒瓠仔麵,添加蝦米、香菇、肉絲等美味配料,讓到鎮公所洽公民眾大飽口福,更將鹿港傳統習俗及飲食文化及24節氣,介紹給現埸民眾了解及認識。
▲台灣中南部則有吃「瓠瓜麵」的習俗(葫蘆,俗稱「蒲仔」),為延續「立夏吃夏麵」的傳統。(圖/記者蕭麗鳳攝)
鎮長許志宏表示,農曆24節氣中的「立夏」,代表冷涼的氣候結束,將正式邁入炎炎夏日,不僅迎來炙熱天氣、農作物生長更旺盛,但從事農耕則更加辛苦,因此有「立夏補老爸」的俗諺;而彰化鹿港鎮更保有「立夏吃蝦麵」的特有飲食習俗。
▲鹿港俗語「吃夏麵袂破病,吃瓠仔麵添福氣」,鹿港家家戶戶到立夏都會煮夏麵,補充營養,也代表麥田豐收。(圖/記者蕭麗鳳攝)
許志宏說,今天來到這裡煮了夏麵、瓠仔麵,鹿港俗語「吃夏麵袂破病,吃瓠仔麵添福氣」,鹿港家家戶戶到立夏都會煮夏麵,補充營養,也代表麥田豐收,這是鹿港的飲食文化,歡迎大家立夏來鹿港做客,到朋友家中品嚐夏麵。
▲而原鄉福建泉州有著吃「夏麵」的習俗,以蝦頭、蝦殼加上豬大骨熬湯,煮至呈現蝦膏色澤的湯頭,再加煮熟的鮮蝦及麵條,稱為「蝦麵」。(圖/記者蕭麗鳳攝)
今天是24節氣的立夏,春夏交替,人體的肝氣漸弱,心氣漸強,飲食宜增酸減苦,補腎助肝。又天氣漸熱,人體出汗多易失水份,可適當吃酸味食物,如番茄、鳳梨、葡萄等,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,且能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。而原鄉福建泉州有著吃「夏麵」的習俗,以蝦頭、蝦殼加上豬大骨熬湯,煮至呈現蝦膏色澤的湯頭,再加煮熟的鮮蝦及麵條,稱為「蝦麵」。
▲為延續「立夏吃夏麵」的傳統,鹿港鎮長許志宏志宏今天準備了瓠仔炒麵,發送給鹿港鎮公所同仁及洽公民眾享用。
台灣中南部則有吃「瓠瓜麵」的習俗(葫蘆,俗稱「蒲仔」),為延續「立夏吃夏麵」的傳統,鹿港鎮長許志宏志宏今天準備了瓠仔炒麵,發送給鹿港鎮公所同仁及洽公民眾享用,讓更多人認識並傳承這項節氣飲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