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陳立驌/高雄報導
「今天是五一勞動節,祝中鋼集團同仁勞動節快樂,但大家快樂得起來嗎?」中鋼集團總工會在五一前一天發出罕見強烈聲明,怒批經濟部漠視公司治理、過度干預企業運作,形同犧牲中鋼,換取政策面上的短期利益,嚴重損害股東與員工權益。
總工會公開呼籲經濟部「不要軟土深掘」,並點名經濟部長郭智輝「拿開髒手」,讓中鋼回歸正常公司治理與營運,莫再以「國營事業」名義要求中鋼無條件配合政策,卻在企業面臨損失時選擇切割。

火藥味十足的聲明源於郭智輝日前在《自由時報》主辦的「美國對等關稅產業論壇」上發言。郭智輝當時表示,為協助國內業者降低成本壓力,將由中鋼統購鋼材後分銷給中小型業者,並稱「一定比較便宜」。總工會質疑,這種不經董事會決議的政策宣布,是再度魚肉中鋼,讓企業成為政府政策工具,根本違背公司治理原則。
總工會進一步指出,郭智輝在立法院備詢時曾強調「興達海基」的虧損是由中鋼董事會決策、應自行負責,為何現在中鋼統購鋼材的方案卻能繞過董事會逕自宣布?「你有失憶症嗎?」總工會怒斥,中央部會官員如此雙重標準,是公然踐踏公司治理與勞工權益的表現,令人無法接受。

中鋼近年已多次配合政府政策成立新公司與推動能源轉型,包括成立「興達海基」協助發展本土風電產業,結果虧損高達64億元;成立「台智能」,為解決風電業者千億融資缺口與中小企業綠電需求,亦是配合政府主導。即使在國際鋼市動盪、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未明朗之際,中鋼仍在今年5月選擇平盤開出盤價,推出配套方案協助客戶搶單。
但總工會痛批,當中鋼面對中國熱軋鋼品與韓國電磁鋼片傾銷威脅時,經濟部卻不見蹤影。中鋼與中龍早在去年10月就提出反傾銷訴求,直到今年3月才立案,4月28日才認定國內產業確實受損,初步調查結果更要等到7月出爐。9個月的拖延,中鋼已經損失慘重,政府卻毫無作為。
總工會質問,經濟部是否真正站在產業與勞工這一方?在需要中鋼配合政策時就高聲呼喚,一旦涉及虧損與風險,卻又置身事外。這樣的「選擇性國營」邏輯,只會讓中鋼員工與股東成為政策代價的犧牲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