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邱猷權/嘉市報導
關心市民健康,嘉義市政府以「對內整合,對外合作」策略,解決多面向空氣污染問題,113年PM2.5手動濃度16.4μg/m3較112年19.9μg/m3減少3.5μg/m3,改善率17.6%為全國第一,讓市民平均餘命再增加125日,且藍天日比率(AQI≤100)也由110年79.5%提升至113年89.6%,再創歷史新高,顯示推動多項改善措施有成,空氣品質呈現穩健改善趨勢。
環境保護局表示,嘉義市本身產生的空氣污染源為數不多,卻因先天地理環境條件及空氣流通特性,有高達9成以上污染來自市境之外。為讓市民呼吸更清淨的空氣,對內透過「清淨空氣推動委員會」整合資源,以人為本從「民眾生活圈」減量做起,推動因地制宜、具人文溫度及淨零碳排共利之16項質化指標及54項行動策略,針對車輛排煙、營建工程、道路揚塵、餐飲油煙、商業行為等多面向污染源管制,並依嘉義市空氣污染防制計畫(113-116年)強化粒狀物及臭氧前趨物排放削減。
對外則強化跨域治理,與中央及縣市夥伴共同改善區域空氣品質,近年已加入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(八縣市)、南方治理平台(七縣市)、雲嘉南高屏空品區交流協商會(六縣市)等區域合作平台。重點合作面向包括:進行空氣污染管制各面向的研討與策略交流、空污季執行各主題式縣市聯合稽查、區域合作提案執行(如推動宗教場所節能減碳作為低碳認證標章、縣市交界主連通幹道移動源管制、臭氧好發季節加強高生成潛勢污染源查核等)。
113年為再加強與好鄰居嘉義縣合作,建立了區域治理合作機制,針對縣市交界畜牧業及工業、高臭氧生成潛勢工廠、及橫跨二縣市之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進行聯合稽查管制。